李守龙心理沙盘日记352—学校心理测试,孩子被筛查出,家长怎么办?
有家长问,孩子在学校测出来有心理问题,学校让家长带去医院检测,怎么办?如果说你的孩子以前从来没有什么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日常生活学习也很正常,只是第一次老师跟你这么说,这个时候不要慌,以下这些因素,让学校心理测评也是不准的。
1、用什么样的心理测评系统。有的学校用的心理测评软件,并非正规的心理测评软件,可能是噱头产品,甚至是破解/盗版软件、假冒伪劣等等,本来就是政治任务,走个形式装个样子,所以不要太在意。
因为不少学校买心理测评软件,他们不是直接找厂家,而是找中间商。中间商为了将利益最大化,有时候会增加噱头,弄虚作假。就像现在市场上有一款很火的AI测评,通过扫描面部表情,就出测评报告。这个网上早就揭露过了,不再赘述。这种概念性产品,本质就是内外勾结,沆瀣一气,骗经费的。

另外有一些甚至用盗版软件。中间商中一个标10多万、大几万,因为正版软件也要几万块。但为了节省成本,就去找一些盗版软件,几千块,甚至在某宝、某多上面百多元拿过来卖到去学校去。这样的心理测评软件,本来就有问题的,所以也不要慌。
2、心理测评的前提是受测者如实作答。这里的如实作答要做到并不容易,需要做好前置设置,做好过程控制。
不少学校为了快点完成任务,没有做好测评提前安排,没有做充分的介绍,包括测试目的、测评注意事项,以及结果如何处理,都不跟学生讲解。通过通知下发的方式,就让很懵逼的学生进行测试了。反正你测了就行了,有的孩子就想,快点测完去就打球,去玩,所以噼里啪啦地闭着眼填完。这种情况下,测出来就不准了。
另外,有些孩子昨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影响到了今天的情绪,所以你让他去测,这时测出来的结果,也是会有偏差的。
3、选用什么样的量表,很考验心理老师的专业素养。以前就报道过,上海某地将一些不适合的心理量表,糅合在一起给学生去测,家长把学校、教育局给告了,闹得沸沸扬扬。这已成为心理测评史的大事记之一。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学校的心理老师,专业水准也就那么回事,甚至教育局主管心理健康的领导,是什么水平可见一斑。上海地区尚且如此,其他地方……
所以,学校举行的心理测试,测出来有问题,也不用担心。对此,心平气和地到大一点的甲级医院再做检查就是了。

有些购买了李守龙心理测评软件的老师,遇到吃不准的情况,通常会跟我们沟通,我们会给出合理的建议。
如果学校找中间商、皮包公司买的破解版/盗版软件,那就全看运气了,甚至要看祖上的荫德是否一直都罩着你,平安退休了——现在看,如果有桌面下交易,退休也不一定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