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亲人中有抑郁问题,判断他有没有加重或者复发的一个方式是看睡眠问题。
我们不排除外界诱因的作用,但是同样的外界因素为何单独对特定的人造成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婚恋感情、离婚导致我们失眠吗?不是,是你对婚恋的认知与情绪,影响了自己的睡眠。
是由于我们对这些事情的认知而导致的。我们对某件事的认知与情绪的处理机制,是受我们的人格特征制约的。
一、失眠的诊断
二、关于睡眠的几个认识:
知识的普及
1、 睡前看书看什么书:对好多人来说读英语,给孩子读故事不是感兴趣的书,读着读着就把自己度睡了。情节紧张、刺激的小说,让大脑兴奋了而难以入睡。
2、睡眠不好的人要早点上床睡觉吗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只能给自己带来很坏的体验。其实应该比平时再晚一段时间上床。
3、睡得时间越多越好?正规医院的睡眠中心是在了解情况后首先确定我们是不是真的有失眠,有的人体质只需要4个小时,一整天都会活蹦乱跳、精神愉悦,非要让他睡7个小时,剩下3个小时躺在床上,一定会觉得自己失眠了。
我们有个常识就是7-8小时是正常睡眠时间,其实并不是每个人就需要这么标准,况且一年四季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都有波动。也就是有时候我们会需要多一点时间睡觉,比如7个小时,可能有时候并不需要这么多,6个小时甚至4-5个小时也是可以的。这就是有些人反馈,某一段时间睡得很好,但是最近睡得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于是对此就焦虑了,觉得“失眠”了。实际上大脑可能这段时间并不需要那么长时间来休息。
那么判断到底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才是合适的呢?那就是第二天醒来,精神状态是不是很好,身体是不是很舒畅。举个例子,我有时候会睡7-8个小时,有时候(夏天)可能也就睡5个多小时(中午有午休的话,其实午休一般要1个多小时)睡6个小时的人与睡8个小时的人,可能因为最初的睡眠质量的差别,实际是睡6个小时的人睡得更好,白天也更能保持清醒状态。
4、失眠与精神疾病的区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不重要。只是失眠是多数精神疾病的外在表现,于是容易引起失眠的人瞎想,是不是一段时间失眠了就是精神方面的问题。不过失眠问题的解决跟其他问题的解决一样,也是先找到发病的问题在哪,所以心因性失眠与病理性失眠是做正式治疗之前要确定好的。
其实即便是病理性的失眠,最后也是归结到心理方面。
如果没有重大的身体疾病(因为要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有时候失眠也是身体某个脏器要出问题时身体的预警),我们就从心理干预方面入手。
5、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几次失眠,增加了对睡眠的关注,往往对今晚的睡眠抱有很高的期望,如果没有达到预期,就觉得是失眠了,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如此。
6、失眠药对治疗失眠有帮助吗?——这个问题我们以前谈过的。失眠越来越普遍,目前保守估计有3个亿的人饱受失眠的困扰:随着生活节奏与压力越来越大,智能手机的出现,这个数字只会增加。虽然每个人失眠的原因不相同,有的人是因为情感婚恋问题,有的人是因为家庭矛盾或投资遇挫。但都会寻找失眠治疗的方法。有人说,睡前泡脚、喝蜂蜜或红酒会能治疗失眠。这是胡说八道。从中医养生与大脑神经的麻痹来说,泡脚、喝蜂蜜或红酒等,甚至喝小米粥、红枣茶之类的,只能说有助于入睡,有利于睡眠。但是心理问题没有解决,人格问题没有解决,失眠是不可能真正解决的。
医生很清楚,失眠药是不治疗失眠的。失眠药采用对神经麻痹的方式让人入睡,但是时间久了抗药性及依赖性,其实对失眠症没有解决。
入睡后醒来的感觉跟自然入睡是不同的。如果说失眠药真的对失眠有帮助,那个帮助更多的是心理安慰。其实人群中有一大部分人,只要医生说,这个药片吃了就能入睡,即便是给他吃维生素片或者玉米面做的药片,也有效果。
7、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能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上床反倒睡不着了。
分析:看电视,如果情节不足以吸引我们,我们的注意力既不在电视上,也不在自己的睡眠上,精神上很放松,于是困意袭来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上床准备睡觉,对睡眠有问题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很庄重或凝重的事情,可以说类似于仪式,比如他们会睡前吃什么、做什么(助眠汤、洗热水澡、泡脚),本来睡眠有问题,这样做的越多,对自己的暗示越重,背后实际在暗示自己,今晚有可能睡不好,今晚这么做了应该会睡好了吧,实际上背后是对睡觉的担心焦虑。
失眠本身的危害远不如对失眠的恐惧和忧虑所造成的危害大。对失眠的恐惧与忧虑,会产生恶性循环的交互作用,失眠–恐惧–紧张–失眠加重–恐惧加重–越紧张–失眠更严重。
7、一些小偏方